新闻中心
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三种模式
2015-01-08
阅读()
来源:互联数据

互联网颠覆一切的说法,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。互联网有许多励志故事,也有很多死在沙滩上的先烈。有意思的是:很多企业做同一件事情,时机把握得好就飞黄腾达,时机把握不好就尸骨无存。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时机问题是生死攸关的大事。

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三种模式

比如互联网金融,现在连总理都表态,希望这种力量能倒推传统金融的改革。可在几年前,这种行为还属于非法集资,是被打击的对象。类似的互联网创新举不胜举,而细想之下,也总结出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三种模式。

第一种模式,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。这种模式诞生在互联网的初创期,百度学Google,淘宝学eBay,微博学Twitter,微信学Facebook,这些超级成功的互联网应用,都有国外某大牛互联网业务的影子。

有人认为,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兴起,从某种程度来说要感谢那堵墙,在隔离国外互联网业务进入中国的同时,帮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靠模仿起家。借鉴成熟模式能降低创新风险,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了起来。但不可否认的是:这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完全照搬,他们无一不在中国特色方面下足了功夫,使得中国的互联网业务,更切合国内的使用习惯和消费特征,甚至于有了走出去的能力。

第二种模式,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。这类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之路是自己探索出来的,因此更值得钦佩。当他们的创业历程刚开始的时候,他们的业务模式和生长方式并不为大家看好,比如360提供免费杀毒、小米的低价手机、京东的低价政策,都曾被骂得好惨。可是最终熬了过来,击败了众多明的暗的竞争对手,终于成为互联网大佬。

互联网思维被泛化的今天,我们更需要对这些企业的成功之路进行复盘和反思,去体会真正的互联网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变化。而同样值得关注的,是那些功亏一篑的企业,或者短命的成功者。如今一波又一波的创业者,应该对先行者的真实案例充分了解、学习和借鉴,一味地对他们唱衰或吹捧,都是不负责任的。

很多传统企业。比如华为、格力、苏宁等,也属于这种模式,在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竞争进行艰难的转型。曾经的行业大佬,面对新的竞争环境,需要进行自我调整,这远比新兴企业困难得多。在被别人颠覆之前,先颠覆自己,即使决策者有壮士断腕的决心,是否真能浴火重生,既要靠命,也要看运。

第三种模式非常有趣,他的核心是互联网圈一个新的时髦词:“倒逼”。

传统行业有所谓的圈子,往往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,既定的游戏规则严谨、完整,即使存在竞争,也是圈子里几个玩家的内部游戏。新进入者无从下手,外行人更是玩不转。而互联网与生俱来的颠覆性、叛逆性,可以从全新的视角,破坏既有的规则,建立新的秩序。这种“降维攻击”能让传统的圈子无所适从。

国内的管制模式里,人治的成分更多些,因此哪些领域可以颠覆、哪些行业允许创新,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控的。行政管理起不到的作用,互联网创新可以达到目的,那么政府不干预,新兴企业就可能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;反之,如果某个领域现行的游戏规则被认可,当被互联网思维或者创新企业冲击时,那么创新就可能因为行政干预而铩羽而归。

因此,互联网创新或成为借力洗牌的工具,用来改变那些根深蒂固,铁板一块的传统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