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香港机房中的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2018-04-17
阅读()
来源:互联数据

香港T4机房中的网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连接在一起,并以服务的形式对内部及外部的用户提供数据访问能力。虽说网络建设和运维投入远比机房基础建设、服务器设备、存储设备、应用开发及运维小,但大家最怕它出现性能问题或故障长时间不能恢复,因为网络一旦不可用,意味着一切服务都将停止。因此,设计运维一张高性能、高可靠的网络是网络架构及运维团队的首要目标。

数据中心10G/40G网络架构

主要设计理念:

a 核心设备全线速高性能转发,核心之间不互联,采用Fabric架构,隔离核心故障,

最大程度降低核心故障影响;

b 三层路由组网,通过ECMP提高冗余度,降低故障风险;

c 通过TOR上的服务器接入数量和上联40G链路数量控制单TOR收敛比,通过提高核心设备接口密度扩展单集群服务器规模。

注:千兆网络已跟不上业务发展,本文不再涉及。

适用网络架构设计架构特性

中小型

(集群规模300-1000台)

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
每台TOR 2*40GE上联2核心,OSPF组网;

IDC内收敛比6:1,集群带宽1.5Tbps ;

上联带宽根据集群规模灵活配置。

中型

(集群规模1000-10000台)

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
每台TOR 4*40GE上联2核心,OSPF或BGP组网;

IDC内收敛比3:1,集群带宽30Tbps ;

上联带宽根据集群规模灵活配置。

大型

(集群规模5000-20000台)

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
每台TOR 4*40GE上联4核心,BGP组网;

IDC内收敛比3:1,集群带宽60Tbps;

上联带宽根据集群规模灵活配置。

超大型

(集群规模20000+台)

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
单POD集群规模300-1000台,数据中心集群规模20000+,BGP组网;

POD内收敛比6:1或3:1,单POD集群带宽1.5Tbps;

上联带宽根据集群规模灵活配置。

数据中心25G/100G网络架构

与10G/40G网络一致,主要变化在于:

a 下行链路由10G变为25G,提升至2.5倍;

b 上行链路每端口由40G变为100G,提升至2.5倍;

c 下一代主流芯片方案实现为48*25GE+8*100GE(Broadcom TD3),上行收敛比提升为1.5:1。

下面仅以大型数据中心为例做组网说明:

适用网络架构设计架构特性

大型

(集群规模5000-10000台)

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最佳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
相关阅读